前不久在北京举办的环昌平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有多位选手在同一个弯道附近摔车,有的是撞上马路牙子,有的是飞进绿化带,还有的选手因为伤势严重被抬上救护车。你就看这个弯道,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连排水渠都没有,藤原拓海来了也得摔车。这次比赛一共有两千多名选手参加,其中有专业运动员,也有骑行爱好者,但受伤人数不清楚,因为主办方的回应是正在统计。从网友们上传的各种视频来看,受伤的人最起码有大两位数。

先来说说客观原因,地形上确实比较不友好。这个弯道处于桃下路附近,刚好是一个长下坡之后的左转弯,自行车比赛本来就是竞速项目,从这样的一个长下坡加速过来,遇到路面接近水平的急转弯,说实话不想摔车都难。如果是一两个人,哪怕三五个人在这摔了,那可能还是选手个人原因。如今出现大规模摔车事故,就不能说主办方一点责任都没有了,而且主办方明显是没有预想到这个位置会成为事故高发区。选手受伤的位置附近没有任何护栏,反而是在之前一段相对安全的区域专门设置了护栏,还有工作人员示意减速。但夏天植被太茂盛了,加上弯道视野不好,很多选手都没看到。假如在弯道处多设置一个护栏或者减速警示,再明显一点,再提前一点,也不会发生那么多事故。

当然参赛选手自己也有没做好的地方。视频中明显看到很多人来到这里,都是提前减速,然后安全通过。开车的大部分都是一路飙过来,然后来不及减速或刹车的,就是没有提前熟悉地形的原因。职业选手去陌生的地方参加比赛,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熟悉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得提前试车去跑一圈。
不过这次比赛是职业选手与业余爱好者混合参加的,不可能所有人都那么专业。就比如这位选手还没到弯道的时候就摔了。而骑过自行车的制作人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他摔车的原因就是使用了前刹。自行车速度较高的时候,尽量不要急刹车,如果必须急刹车,那千万不能只捏前刹。因为前轮一旦被刹车片卡住,你的重心就会向前冲,然后整个人就这么翻过来了。
不少业内人士也建议,以后类似的比赛要建立分级标准。因为很多业余选手骑车不熟练,比赛时又很激进,一味追求速度往往就更容易出事。这种建议确实很有道理。但回归到这次比赛来讲,如果是职业和业余混合参赛,那就应该降低难度,以业余水平为准,否则你就不要办这样的混合赛。
本文地址:/news/363.html